沈柏延
沈柏延為大同集團總經理,同時擔任中華軟體公會及中華軟協理事長,亦為世界創新暨科技及服務業聯盟(WITSA)亞太區副主席,持續推動產業數位轉型並帶領台灣資服業國際化。
隨著全球AI產業急速發展,算力、資料與模型技術成為未來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資產。對台灣而言,唯有及早建構完善的AI基礎設施,整合產業資源與政府政策能量,才能在這場國際AI競賽中確保主權地位,並將在地解決方案成功輸出海外,開拓新市場與新價值。
臺灣資訊軟體服務產業,長年在推動各企業數位轉型、強化國家競爭力的過程中,扮演默默耕耘卻始終欠缺制度代表性的角色。2025年6月20日,中華民國資訊軟體服務商業同業公會(TISSA:Taiwan Innovative Software and Services Association)正式成立,這不僅是一個產業組織的誕生,更是一場代表制度創新與國家策略轉型的里程碑。台灣軟體產業終於從邊緣的「數位協力者」,走向「數位經濟建言與建設者」。
在數位經濟時代,資訊服務產業已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然而從以下客觀的數據來看,我國的資訊服務產業仍需要加速成長。臺灣資訊服務廠商家數約為 16,000 家,依2024年2月臺灣上市櫃資料顯示,資訊服務業上市櫃只有 46 家,占臺灣上市櫃公司家數只有 2.5%,且臺灣的資訊服務業市值占上市櫃市值比重僅約 0.42% ,可見臺灣的資訊服務產業上市櫃家數不僅少且規模偏小。如果大家都認同數位化的智慧應用時代大趨勢來臨,那麼扮演核心驅動的軟體及服務產業的競爭力,就應該強化,臺灣才有機會繼半導體成為世界領先之後,以軟體及服務成為數位強國。
政府在推動數位經濟方面扮演了關鍵角色,需要制定有效的政策和執行措施,以促進產業創新、提高國家競爭力。然而推動資訊軟體產業發展與推動產業數位轉型提高競爭力何者是手段或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