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數位專欄

建構台灣AI基礎建設,推動本地AI解決方案邁向國際
發佈日期 發佈日期 :2025-08-12 | 點閱率 點閱數:296 | 資料更新 資料更新:2025-08-12
沈柏延

沈柏延

沈柏延為大同集團總經理,同時擔任中華軟體公會及中華軟協理事長,亦為世界創新暨科技及服務業聯盟(WITSA)亞太區副主席,持續推動產業數位轉型並帶領台灣資服業國際化。

隨著全球AI產業急速發展,算力、資料與模型技術成為未來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資產。對台灣而言,唯有及早建構完善的AI基礎設施,整合產業資源與政府政策能量,才能在這場國際AI競賽中確保主權地位,並將在地解決方案成功輸出海外,開拓新市場與新價值。
 
行政院正規畫AI新十大建設,分別由國發會、國科會規劃,預期4年將會投入1,900億元預算,AI新十大建設包括加速國內AI基礎建設,並發展主權AI、智慧機器人、量子電腦…等新興技術。然而,所有的AI發展都必須重視如何建設基礎的重點工作,才能有堅實的產業力量。
 
建構台灣AI基礎建設
建構台灣AI基礎建設推動本地AI解決方案邁向國際。
 

一、加速AI雲端基礎建設與算力升級

目前台灣AI算力基礎明顯不足,現有雲端PaaS平台仍以CPU為主,難以支援新一代以GPU為核心的AI SaaS應用。政府應正視此一結構性缺口,若能號召結合台積電、鴻海、聯發科、甚至金控等大型企業,啟動全國性算力投資整合計畫加以配套電力供給及節稅回饋。這不僅能能引導更多私部門投資補足產業所需資源,形成正向循環,也較易形成AI軟體發展的生態。
特別是新創的AI軟體公司需要有算力支持,建議打造AI沙盒環境,提供初創與中型企業試煉平台,協助其在本地優化產品後再進軍國際,降低開發門檻,提升成功率。
 

二、建置算力調度平台,強化資源整合效率

算力如同電力的資源,應該要有彈性的調度計費系統。建置Computing Power,就同時提供 Aggregator的服務角色,擴大層面來看,若能建立跨機構算力交換與共用平台,作為NPI(新產品導入)階段的支援服務,則更能充實AI算力的基礎環境。


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表示,NVIDIA攜手鴻海所打造的「AI Factory」超級算力中心,將會是台灣 AI 產業轉型的重要核心,涵蓋GPU硬體、中介部署與高速網路,未來其經驗可供公私部門合作參考,實現產業調度的高效率與即時性。

 

三、建構主權級繁體中文大語言模型(LLM)

台灣身為全球唯一大規模使用繁體中文的地區,目前卻缺乏具規模的大語言模型,難以支撐文化、教育、國安等應用。政府應主導建構至少100 Billion參數規模以上的繁體中文LLM,結合法律、文學、醫療等多領域語料,確保語言主權與文化自主性。


此任務不宜由企業單獨承擔,因其高昂成本與資料法規風險(如版權爭議、AI基本法未通過立法)將削弱投資意願。政府應出資主導,企業可在基礎模型上發展垂直領域的Specific Domain Model。

 

四、推動國家隊模式,建立Foundation Model共同體

AI模型開發需龐大人力、算力與語料支撐,建議政府扮演「桶箍」角色,引導民間資本投入算力基礎設施,通過跨中心互聯與資源協同調度機制,實現國家算力資源的高效聚合。例如:整合台灣具代表性的大型企業,例如台積電、鴻海、MTK、台達電等,以推動國家級Foundation Model。此模型應涵蓋百工百業的通用知識基礎,並提供企業後續開發特定產業模型的公共基礎。


可能的實施方案如下:  
1. 成員義務:聯盟成員(算力中心)需承諾預留專用算力資源,優先保障國家主權級LLM與基礎模型的研發及運行,以此構建統一調度的國家算力池。  
2. 激勵政策:對加入的成員,配套電力保障強化政策:例如將電力供應保障額度由 5MW 提升至 10MW以上,並評估同步提供一段期間的電價優惠配套支持。  
建構共享算力池的機制以整合分散的算力,形成可彈性調度的大規模資源池,以政策激勵帶動直接投資,可以減輕政府財政壓力,降低國家資金負擔,加快投資速度。  

 

五、鎖定台商與新興市場,推動AI解決方案國際化

台灣的AI國際輸出策略,初期應以台商為主要客群,區域聚焦於越南、泰國、菲律賓與日本等市場:


• 越南:有1.01億人口,人民普遍年輕,大量投入製造業及服務業,接受數位化潛力高,適合導入智慧製造、智慧醫療、教育、零售AI方案。
• 泰國:有7160萬人口,是觀光業、汽車製造與製造業的大國,可推動智慧工廠AI應用及智慧服務滿足需求。
• 菲律賓:有1.158億人口,地理上最接近臺灣,可作為智慧服務、AI客服、醫療等應用的市場。
• 日本:有1.24億以上人口產品品質及功能要求高且,且較易接受本土品牌,成功切入後可成為東南亞市場的最佳背書。


以上述距離台灣較近的四個國家人口數共4.12億人,資訊系統輸出應以台商為主要客群,建立出口標竿案例,再接續切入台商在地供應鏈網絡開發商機,推動AI SaaS、語音客服、智慧製造、智慧服務及智慧健康等等解決方案,結合當地的資訊夥伴,擴大整體營收。


在當地找到合適的軟體合作夥伴,進行業務推動,顧問及售後服務是必要的。可以善用中華軟體公會或外貿協會在海外的網絡關係,以政府投入預算資源加上具備解決方案的資訊服務廠商預算參與,一起來進行推動。

 

打造自主、可信、出口導向的AI基礎環境

AI算力的基礎建設,是資金、技術及速度數競局。台灣必須正視AI基礎建設不足的現況,從算力升級、模型建構、資源整合到海外市場推進,採取公私協力的「國家隊」策略,才能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AI產業鏈。不僅要做應用輸出者,更要成為AI核心技術的自主開發者。
透過政府投資與產業分工,台灣有潛力在這波AI浪潮中不只是追趕者,而是成為東亞AI關鍵樞紐與繁體中文AI技術領導者。
 
(本篇文章轉載於今周刊專欄)
返回 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