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財訊專欄

數位轉型應由政府帶頭前行
發佈日期 發佈日期 :2021-03-22 | 點閱率 點閱數:500 | 資料更新 資料更新:2022-03-01
詹文男

作者:詹文男

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 兼任教授

在多元數位科技迅猛發展趨勢下,近來政府大聲疾呼產業應該積極進行數位轉型。不過,雖然相關口號震天價響,但產業界的回應似乎不是那麼熱烈。在先進國家因疫情嚴峻而全力投入下,台灣該如何行動才能迎頭趕上,值得關注!


觀察台灣產業對數位轉型所以不是那麼熱中,原因除了國內防疫做得太好,讓大家似乎失去戒心而延擱轉型速度外,對於數位科技不熟悉,如何轉型也沒有清楚的輪廓,加上投入費用不低,更讓企業主猶豫。尤其台灣多為中小企業,大部分欠缺數位及轉型的相關知識,不知道如何善用數位科技以提升組織競爭力。


基本上,企業運用數位科技大致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是「數位化」,指企業尚未採用任何資訊系統,為了提升效率,開始評估採用;第二階段稱為「數位優化」,意指在既有數位化基礎上,提升數位化水準,改善組織營運效能,強化顧客體驗。觀察台灣現在大部分的企業,都在這個階段;第三階段是「數位轉型」,亦即運用數位科技創造新的商業模式。當企業所處的市場生命週期已至成熟,或組織成長面臨停滯,這時即須思考進行數位轉型,甚至在公司仍在成長階段就應提前規畫。例如Netflix及微軟,商業模式就從原本的「產品賣斷」轉為「訂閱服務」。


日本經產省曾做過一項調查指出,企業在數位科技運用上要能夠成功,除了經營者要有強烈意願並主導推動外,也須選擇適合自己的工具,從可行之處切入並逐步導入,並與適當的夥伴合作。


以台灣產業目前的數位水準來觀察,非常需要由政府帶頭來推動產業數位轉型的工作,除了應深入淺出地讓企業了解數位科技運用的本質與內涵外,也應透過專家組織顧問輔導團提供診斷與諮詢,分析各公司進行數位化之潛在機會和風險,釐清數位化方向,並提供員工使用數位工具相關之訓練課程,以及設備投資上的稅負抵減及優惠,降低其在進行數位化、數位優化與數位轉型時的障礙與風險,那麼整體產業的數位競爭力,才有機會進一步提升!

(本文轉載自財訊628期「數位高峰會」專欄)

返回 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