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財訊專欄

政府部門延攬學界專家 不要只做半套 ──從美國IPA制度談專業人才的培育與尊重
發佈日期 發佈日期 :2021-10-28 | 點閱率 點閱數:400 | 資料更新 資料更新:2022-03-01
李德財

作者:李德財

中央研究院 院士

因應資通訊科技的發展趨勢,政府從國民基本教育開始,推動108新課綱,將運算思維、邏輯思考等問題解決能力列入資訊科技領域課綱的重點核心素養與能力指標;大學端透過深耕計畫,普遍開設程式設計課程,讓學生能具備運用資訊科技工具的能力。


為促進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之創新,行政院提出了《產創條例》,讓國立大學在高階人才培育、延攬有更彈性自主的空間,與業界有更緊密的合作,提升整體競爭力。


因應政府「資安即國安」的政策及「資安管理法」的實施,居家辦公、遠距視訊成為防疫新生活常態,網路駭侵情況更趨嚴重,資安防護人力缺口加大,教育部鼓勵大學開設資安課程,培養基礎資安人力,提供額外師資員額,延攬資安專業人才。行政院提出了「數位發展部」的組改,規畫畫置「資安卓越中心」發展國家任務導向型及關鍵核心型的資安前瞻研究,培育資安高階研發與實戰人才。


這些政策的推動,在在顯示政府對人才培育的重視,我們表示高度的認同。但好的政策要有成效,必須要有完善的支持系統,如主計單位的配合即是其中一環。我們企盼各單位能有可落實的執行方案!主計部門有新思維,跳出舊框架,尊重專業,給予行政的支持。

 

借調與兼職制度有待改革

就筆者的觀察,政府、民間對專業人員,以「師」尊稱,諸如醫師、教師、律師、會計師、工程師、設計師、護理師、營養師等。國民生活教育,有「尊師重道」的理念教導,在公部門的公務人員有職級、待遇的差別,例如某職級以上,公務出差可享乘坐商務艙等之禮遇。這是制度面對資深官員的一種尊重。這次東京奧運,選手出賽搭乘經濟艙,隨行的官員們搭乘商務艙的事件,受到外界對奧運國手「不尊重」的批判,讓隨行官員受到波及。官員們依規定搭乘商務艙並無不法,卻因媒體渲染,導致體育署長下台;而真正問題的肇因,是政府先前對奧運選手搭乘「商務艙」的承諾跳票!此一事件,也讓官員們有所警惕,在享有這些待遇的同時,還得注意到社會觀感。


政府部門時有向民間借調專業人員的需求,尤其是學術界的學者。以筆者在國內、外學術界各廿多年的經驗,就現行制度對學者專家之尊重有欠周詳之處提出看法與建議。


美國人事總處OPM訂有一套借調制度——Intergovernmental Personnel Act Mobility Program(簡稱IPA),讓聯邦、州政府、高等學府等跨機構的專業人士得以相互「商借」移動。其立意與目的和台灣的「公務人員借調及兼職要點」的規範大致相似,但在「實施」的作為上卻有天壤之別。


筆者在美國西北大學任教二十年,依IPA的規定曾被借調至聯邦機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服務,報到、歸建時往返華府與芝加哥之差旅、搬遷費用,在原服務單位的薪資、健保、退撫金等福利完全由用人單位NSF支應。


NSF以一項研究計畫的方式補助西北大學,我的薪資來自該計畫,由學校按月支付,在校服務年資從未中斷;由於是研究計畫的補助,NSF也依既有機制提撥計畫管理費,一部分用來支付我個人的福利,有一部分支付學校因我的借調,需要聘任額外人力授課的費用。由於是聯邦政府的公務員,依法必須辭去所有校外顧問諮詢的兼職,NSF亦「補償」這方面的酬勞損失。這是美國政府部門禮聘學者的全套作法,讓被借調者全時、全心、全力為用人機關工作,無後顧之憂!

 

借調學者權益不應被犠牲

反觀台灣,教授借調至公務機關,得向學校辦理留職停薪,獲得公務機關的法定薪資及員工福利。擔任部長層級職務者,可享有首長職務宿舍的禮遇,但多半的遭遇是教授削減了原單位的薪資待遇(如彈薪、兼職收入等),至政府部門「犧牲」奉獻;而且還必須每週返回學校「授課」,以保有教授年資,導致「全時」的職務,因為這「每週至少授課一次」的規定,疲於奔命,無法全力以赴。


其次,用人單位也從未考量借調學者因「搬遷」往返其原服務學校之交通費用;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如果借調機構是法人單位(例如國研院等),就無公教人員子女補助、公保年資等公務機關人員的福利,自公立學校借調的教授,其年資因借調留職停薪而中斷;為了保有完整退撫年資,於歸建時除了自提的部分,還得支付學校提撥的退撫基金,無疑增加一筆不小的經濟負擔,這絕非禮遇外聘學者之道。


希望政府機關,在延攬人才,能有尊重人才的心態與作為,用人機關支付所有因借調而衍生的相關費用,才是正道。因為目前借調的程序及對學者造成的多重負擔,部分教授捨借調,改以兼職的方式為之。以「兼職」方式至政府部門服務的學者,業務的關係,其工作時數往往超過(每週至多八小時)的法定時數,明顯地違反政府機關兼職的規定。若要究責,是誰的責任?大家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心照不宣。


之前還發生兼職學者因為有「多天」沒上班處理業務,被單位同仁舉發「曠職」的烏龍事件。這種因「借調」的作法不周全,導致被借調學者採取不得已的作為,違反兼職規定,實在有必要從問題的根源尋求解決之道,讓學者之借調或兼職,能作到合情、合理、合法!政府部門延攬人才,借調學界專家時,應根除「高高在上」施予職位的心態,體認到「職求人、非人求職」的現實,落實對專業人才的尊重。

本文同步刊載於財訊雙週刊第645期

返回 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