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專欄


沈柏延
沈柏延為大同集團總經理,同時為ASOCIO主席及中華軟協理事長,持續推動產業數位轉型並帶領台灣資服業國際化。
在2022年虎年的開始,回顧過去幾年國際重大事件,都接連交錯對台灣產生重大影響。例如美中經濟持續對抗,COVID-19疫情不退,ESG議題與全球減碳的倡議與實踐因應等。
而大環境的影響,讓台商在大陸的製造業紛紛選擇回台投資,不僅讓工業區一地難求,也使台灣工業用電需求大增;台灣半導體產業及資通訊高科技製造業獲利績效大幅成長,加上美國貨幣寬鬆政策使得資金使用成本降低,帶動台灣股市房地產大漲;疫情持續不退,讓進出口運輸及物料成本大增,企業也實施在家辦公(WFH)減少員工染疫風險;在全球減碳及永續發展議題持續被關注下,政府及企業投資綠能創電,如,太陽能、風電、氫電等,儲能及能源管理,努力為環境減碳盡社會責任。
這些大環境因素,催生有關無接觸經濟、新工作模式及防疫的商機,企業領導者必須快速因應外部變化導入數位工具,即時轉型以強化競爭力。
當轉型成為必要任務,傳產如何應對?
例如,餐飲業的商業模式由店面轉型為以中央廚房為主軸,讓顧客直接店外掃碼外帶或透過外送平台接單送餐。各式的B2C服務業則加入各種數位工具強化客戶服務與體驗,如加入線上平台進行訂票、訂房、預約付款,與運用客服機器人/文字機器人提升服務效率,或整合應用電商導購服務、CRM(客戶關係管理)數據分析、社群媒體與App以提升客戶體驗。
此外,企業內部管理則透過導入AI與數據分析技術提升營運效率,如利用流程機器人提升內部行政流程效率,整合內外部資料進行數據分析以提升決策決準確性,也運用遠距辦公與會議工具讓WFH能順利運行。
製造業的供應鏈整合與數位轉型也正進行中,製造業者以ERP串接商機管理、結合內部電子簽核提高效率,並進行訂單與供應商的外包管理整合、銷售預測連結備貨機制、製程中的品質檢驗及數據分析、物流發貨配送管理,出貨保固叫修及備品管理。這些都需要跨流程進行系統整合,更是厚植競爭力的基礎。
然而大多數傳產企業中,許多資訊系統處於待優化階段。因此,傳產企業採用資訊技術促進轉型,大多以提升營運效率與降低成本為主。但事實上,數位轉型不是為了解決單一問題而導入資訊系統,而是企業對環境認知後,訂定轉型成長的新境界,再進行一連串的技術選擇及資源投入,甚至因而建立創新的商業模式。
許多提供強大資訊平台的大企業(如亞馬遜對傳統零售的衝擊),讓傳產企業領導者發現其傳統價值正受到威脅。但他們必須做什麼才能成功?
MIT史隆管理學院的Ina M. Sebastian教授針對25家成功進行數位轉型的傳統企業進行研究,並將數位轉型策略分成兩種:客戶參與策略與數位解決方案策略。分述如下:
1、客戶參與策略: 客戶參與策略尋求以卓越、創新、個性化和整合的客戶體驗來建立客戶忠誠和信任。此策略在創造無縫的全通路體驗,使客戶能隨時以一致的方式從任何管道訂購、查詢、支付並獲得協助。此策略依賴不斷增長的客戶資料進行分析,例如沃爾瑪在2020年推出會員制,因而更理解和預測客戶的需求,有助於強化企業與客戶間的溝通與互動,同時也藉此蒐集客戶資料,提供個人化的生鮮消費體驗。
2、數位解決方案策略: 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曾說「消費者通常要看到產品,才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更相信自己對產品或服務的直覺(而不是客戶的要求),能引導蘋果產品的創新。採用數位解決方案策略的企業,試圖透過結合現有能力與數位技術提供的能力,整合產品、服務和資料來重新定位企業的價值主張,並為客戶提供新的服務模式與產品,甚至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傳產企業領導者仍有許多的困難需要克服,包括確立轉型策略、強化營運資料蒐集、建構數位服務平台、建立以服務為核心的組織文化等。這是長期扎根競爭力的工程,不是一個專案!
不能停留原地,要做「創新服務的先行者」
回顧過去十年(2011-2020)數位平台與傳統商業的發展,我們舉兩組案例作比較,其一為零售業:Amazon電商在這10年市值成長高達27倍,Walmart則是兩倍,但同期美國許多傳統零售業已經不敵消費者行為的改變而破產倒閉;其二為汽車業:Tesla電動車在10年的市值成長為350倍,豐田則為1.67倍,各國政府在環境保護的議題下,也大都提出禁用內燃機引擎的年限表,使得品牌車廠必須在產品設計及供應鏈重新調整。
從以上兩組案例比較,我們可以觀察到,數位平台商成為巨獸影響傳統通路的經營,快速成長的電動車有高的商機想像空間。所以,企業若能掌握創新技術發展出先驅產品(服務),就有先行者趨勢。消費者日常在便利的通訊環境使用智慧型手機已成習慣,若傳統企業沒有跟上數位轉型,恐怕在同業競爭、生態合作上落後而不敵數位轉型的衝擊。
「中華軟協」是國內資服軟體業者共同加入的社團法人,成立38年來經歷資訊技術的進展,持續推動各產業資訊化而努力,不僅強調個資與資安的重要,協助政府推動數位化的各種政策,還倡議修改政府採購法以達到重視軟體價值及甲乙雙方的合約對等。
蔡總統第二任就職提出六大核心戰略的佈局,值此2022年行政院即將成立的「數位發展部」,就是國家領導人正式回應數位經濟成長是產業及國家競爭力大時勢的聚焦作為。
郭政委與產業交流的簡報中,表示未來全球GDP成長有7成來自數位經濟發展,在2025年全球GDP的40%會來自數位經濟;在此快速成長商機下,台灣卻有少子化又老年化的衝擊。筆者認為,政府必須加快推動國家及產業數位轉型,甚至應該把數位發展預算列為國家經濟建設計畫的預算,才能有脈絡性的推展數位工作。台灣數位轉型要以科技為基底、並修訂法令成為數位經濟發展環境沃土,以數位技術協助社福及教育文化發展,才能讓多元社會一起關注並支持數位發展使用,進而達到溝通有效率,環境永續的智慧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