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
沈柏延
簡立峰
張榮貴
韓怡真
洪孟志
施立成
余金樹
歐俋伶
鄭仁傑
吳漢章
夏志豪
吳明蔚
許金隆
梁文隆
陳章正
李德財
湯惠剛
陳宏守
高浩傑
楊仁達
莊士逸
林炳輝
在全球醫療體系面臨的所有挑戰中,護理人力的短缺已經是現在最嚴峻的課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與各國醫療統計顯示,到2030年全球將短缺超過900萬名護理人員,台灣也會缺少約31萬人。這不只是某個國家的問題,而是全球共同面對的結構性危機。醫院與照護機構再也不能依賴「補人」的方式來維持高負荷的正常營運,而必須在「缺護」的前提下思考醫院營運的再設計。在此背景下,AI不再只是吸引流量的新聞標題,而是醫療體系能否維持正常運作的「浮木」。
隨著全球AI產業急速發展,算力、資料與模型技術成為未來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資產。對台灣而言,唯有及早建構完善的AI基礎設施,整合產業資源與政府政策能量,才能在這場國際AI競賽中確保主權地位,並將在地解決方案成功輸出海外,開拓新市場與新價值。
臺灣資訊軟體服務產業,長年在推動各企業數位轉型、強化國家競爭力的過程中,扮演默默耕耘卻始終欠缺制度代表性的角色。2025年6月20日,中華民國資訊軟體服務商業同業公會(TISSA:Taiwan Innovative Software and Services Association)正式成立,這不僅是一個產業組織的誕生,更是一場代表制度創新與國家策略轉型的里程碑。台灣軟體產業終於從邊緣的「數位協力者」,走向「數位經濟建言與建設者」。
國際地緣政治變化詭譎,美中霸權之爭,掀起貿易戰、科技戰。俄烏戰爭三年前開打之後,引發了黃豆小麥玉米等的糧食供應安全危機,重要自然資源,包括天然氣、石油以及稀有礦產的供應鏈議題,亦逐漸受到關注,並升級至國家安全的層次,供應鏈安全成為各國優先考量的重點之一,並積極建立國際區域聯盟,以分工合作模式因應變局。
美國總統川普在今年4月2日強力推動全球「對等關稅」政策,此舉不僅改變自由貿易的長期框架,也引發全球主要經濟體面臨高關稅與供應鏈全面重整的重大挑戰,在此國際經貿情勢變化下,我國企業特別是出口導向型產業,勢必面臨成本上升、供應鏈重組、競爭激烈化等多方面營運壓力,如何透過ESG與碳管理策略有效應對此波變局以維持企業長期競爭力,並強化公司在不確定環境中的韌性與前瞻力實在是企業主此刻非常重要的思維。